石牌豆腐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手机号码,快捷登录

坚守40年的夫妻豆腐坊

[复制链接]
芦苇飞雪 发表于 2023-3-8 18:55:5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[size=0.24]“豆腐”与“头富”谐音,寄予了人们新年要富贵的心愿。进入腊月,磨豆腐是包括扬州在内很多地方的年俗。扬州仪征新集镇联盟村高庄组一户豆腐作坊,最近每天都要帮20户乡邻磨豆腐,这个作坊,已延续了上百年的乡愁年味。磨豆腐的年俗,一入腊月就得排队8日一大早,联盟村的村民孙女士就拎着15斤豆子赶至67岁的赵习琴家排队,等着磨豆腐。“腊月一到,她家天天有人排队等着磨豆腐。”孙女士说,磨豆腐成了乡邻一个重要的年俗,如果腊月不磨豆腐,总觉得过年的年味少了一些味道。 738.jpg

“平时我们磨了卖豆腐,一入腊月就只干代加工。”赵习琴说,豆腐作坊里只有她和丈夫两人在忙,一天最多也就帮20户乡邻加工豆腐,每户都是20斤左右的豆子,加工后拿回去,够每家每户一个春节吃的。豆腐作为扬州百姓饭桌上的家常美食,逢年过节少不了它。赵习琴表示,他们还是坚持从祖辈一直延续下来的豆腐手艺,选豆、泡豆、磨碎、晃包、煮浆、点卤、入豆盘、压盘、打刀……十几道工序每家每户都要重复一遍。“一直用的点卤手艺,卤水豆腐,久炖不碎。”赵习琴说,磨豆腐是一个细工活,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偷懒,口感不好也容易影响周边乡里乡亲的过节心情。因此腊月里每天凌晨3点多他们就要起来忙碌,有时一直要忙到深夜。延续了上百年,他们坚守40多年“她家的豆腐坊,有130多年的历史了,传了四代了!”谈及赵习琴家的豆腐作坊,村民凌先生说,赵习琴夫妻俩从事豆腐坊营生就已40多年,他们都是吃着赵家做的豆腐长大的。谈及家里豆腐作坊的历史,赵习琴说,豆腐坊是祖辈的营生手艺,传到自己手里时,家中还是以前的石磨,也就是近一些年,磨豆的工序用上了机器,人也省力得多。 744.jpg

“晃包、煮浆、点卤这些工序,全凭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手感。”赵习琴说,也就凭着手上功夫,才能够掌握点卤的量,才会保持住豆腐的口感和多年不变的乡愁年味。祖辈传下来的豆腐作坊,之所以在村中延续了上百年的乡愁年味,是因为赵习琴的坚守。“我十多岁就跟着家人磨豆腐,喜欢这门手艺。”赵习琴说,年轻时丈夫去仪征城里一企业打工,只剩她一个人在家做豆腐卖豆腐,但是丈夫每次回家来,都会帮她磨豆腐。“年龄大一点,他也一门心思和我在家做豆腐了。”赵习琴说,算下来夫妻俩坚守这个豆腐作坊,已有40多年,不少离他们几十里的村民,一到腊月,也会拎着豆子赶来让他们帮磨豆腐。四家只剩一家,老手艺面临传承难30年前,仪征新集镇联盟村像赵习琴这样的豆腐作坊,总共有4家,没想到如今只剩下她一家。“做豆腐是一件体力活,生活日夜颠倒。”赵习琴说,一天下来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赚的多,渐渐就没人做了。周边乡邻已经习惯了赵家豆腐的味道,严冬酷暑,赵习琴夫妻俩这些年一直在坚守,年龄大了,城里工作的孩子劝他们歇歇,他们不肯,继续经营着村中的这个豆腐作坊。他们现在也很忧虑,等他们做不动了,老手艺谁来传承?
740.jpg
“很多地方的做豆腐手艺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老手艺传到现在不容易。”赵习琴说,不想这门手艺从她这一代失传,只要村民不问年纪大小,只要有愿学的,她就愿意教,祖辈传下来的磨豆腐手艺要传承下去,延续乡愁年味,方便乡亲。按照每年的惯例,腊月二十六,赵习琴的豆腐作坊就不再给乡邻加工豆腐了,因为临近年关了,他们也想歇一歇备些年货过年。最近这些天,凌晨3点多起床忙碌,夜里10点多结束,已经成了夫妻俩的习惯。“除了机器磨豆腐,其他我们都是坚持着老手艺,连煮浆我们还在用着柴火灶。”赵习琴说,柴火灶烧出的豆腐香,这可能也是乡邻喜欢他们加工的豆腐的原因,年关将至,他们希望在最后这段时间,帮更多村民加工豆腐,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兔年春节。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电脑版|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|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|石牌豆腐论坛 ( 粤ICP备14028104号-1 )

GMT+8, 2024-4-20 13:31 , Processed in 0.093750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4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